發布時間:2023-05-11 09:35:55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1篇的新時代高校金工實習問題與改進探究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1金工實習存在的問題
金工實習的全稱為金屬加工實習,是專業基礎實踐課的一種,也是大部分高校的通識課程。基礎的金工實習包括車、銑、剖、磨、鏜、鉆等加工過程的學習實踐,有部分高校也會依據學校特色與基礎條件加入3D打印、無人機組裝等高新技術的模塊。高校內的金工實習旨在引導學生了解基礎機械加工知識,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伴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工業數字化愈加深化,而“工業4.0”概念的提出推動著工業智能化的高速發展。新時代的發展迫切呼喚教育面對新產業、新行業的人才培養需求。新時代賦予了金工實習教學新的意義與任務,在這種新時代的背景下,傳統的金工實習已經無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另一方面,受學校基礎設施與課程安排的諸多限制,金工實習課程本身也存在著部分問題亟需改進。
1.1實習內容過于傳統,實習項目相對滯后,學生的積極性不高
新時代以來,工業新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但是大部分高校目前現有的用于金工教學的設備相對傳統與落后,大部分學生所能全部參與到的僅是車、銑、剖等簡單的加工技能。實習的項目對于新發展的高新的技術成果運用較少,盡管部分學校會結合學校特色在實習項目中加入新項目例如3D打印、3D掃描等,但是此類實習項目的設備造價昂貴,設備量少,多數的此類設備也僅限于教學演示。所以學生對金工實習的積極性普遍不高,對于金工偏向于任務式的完成,較難激起較深層次的思考與興趣,不利于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培養。
1.2學生的專業背景跨度廣,學生學習動力與教學效果參差不齊
高校的金工實習一般要求工科類學生全體參與,但是工科類的專業跨度其實是很大的,對于機械類、材料類的學生,他們普遍已經具有較好的金屬材料加工方面的理論基礎,對于金工實踐往往表現出較強的動手能力與學習意愿。而對于非機械類專業的工科類學生,比如食品工程、能源與環境工程等專業的學生缺乏相應的專業基礎知識,實習的內容也與他們平時的專業需求關聯不大,從而對于金工實習的熱情不高;另一方面,實踐老師受課程時間限制,也很難很詳細的從基礎開始講解,教學效果會與前者產生一定的區別。
1.3教學模塊彼此之間過于獨立,不利于學生系統性思維的培養
在各大高校中,工程訓練中心為了保證課程進度,往往是每個老師僅負責一個模塊的教學,學生在不同模塊之間進行流水式學習。這種模式雖然保證了進度,但是使各個教學模塊之間過于獨立。學生只會走馬觀花地完成各個模塊的任務,但是對于這些工藝流程之間的彼此聯系缺乏認知,也很難進行深層次的思考。這種流水化的教學模式不僅會使教師感到懈怠及也會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下降,教學效果不理想,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創造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以及系統性思維的培養。
2金工實習改進方式探索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指出,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建設工程教育強國,對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實行意義重大。2016年,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體系實現國際實質等效,更是為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契機。基于以上分析的問題,我們應當創新金工實習的教學方式,提高金工實習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與效果。
2.1采用線上+線下的教學方式,保證教學效果
2016年教育部印發了關于《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的通知,通知中強調要堅持不懈地推進教育教學工作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不斷探索網絡條件下的新型教學方式。金工實習教育也應有效地利用好豐富的線上資源,把傳統教學和網絡學習的優勢相結合,構建“互聯網+”與教育深度融合的工程實踐教育新模式。例如,工程訓練中心可以提前錄制基礎知識講解視頻或找對應的慕課課程提前一周布置給學生進行預習,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加工技能以及它們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作初步的了解。對于無相關基礎知識專業的同學,教師可以通過線上慕課將線下課堂中無法覆蓋的相關基礎知識教授給學生,從而保證不同專業學生的實習效果。
2.2采用“N+X”模式,提高學生的自主選擇權
由于學校的基礎設施與學時限制,很多高科技的項目與設備僅用于教師展示或者學生分大組實踐,學生的參與程度有限,較難達到金工實習的教學目的。同時,學生的金工實習模塊一般都由工程訓練中心統一安排,但同一個教學班內的學生對于金工實習的模塊選擇也有不同偏好,工程訓練中心可以采用“N+X”模式,即設置基礎的N項必選模塊,剩下X項可以根據學生的個人興趣選擇。這種模式下,教師的教學壓力可以相對減少,學生也可以更好參與到自己感興趣的實踐課程中,教與學雙方都能更為良好的狀態。
2.3采用全過程項目式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目前高校的金工實習各模塊之間都是彼此獨立進行的,例如鉗工模塊僅完成鉗工有關的實踐操作,學生對這些模塊在產品制作中的順序以及每道工序會給后續的步驟帶來什么影響比較模糊。而如果能夠帶領學生完成一個全過程的小機械工程項目,則可以系統地培養學生的工程思維以及機械加工能力。在該模式下,需要老師提前進行綜合項目的篩選和確定、圖紙的繪制、表格的編制、課件的制作等工作,尋找一些貼近生活的簡單的工程機械結構,最終確定多個綜合項目,并設立綜合項目庫,相應負責教師分工完成準備工作,包括圖紙設計、工藝編制表格設計、成本核算表格設計等。在金工實習所分配的課時內,指導老師帶領選擇該項目的同學全程負責完成項目的實現與核算總結等。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可以提升關于機械工程項目的綜合能力,而不僅限于某一項或某一類型,符合新時代對綜合性人才的要求。
2.4采用作品導向型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創造力
金工實習實踐教學的過程中發現,通過展示加工后制成的精美的成品,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對金工實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且在動手操作中對待自己的作品更為細致認真。因此,在金工實習實踐操作前進行有效的作品展示,可以激發學生對金工實習學習興趣,提高學生金工實習的學習和實踐動力。具體而言,可以使用金工實習中常用的車床、銑床、激光切割機、激光打標機等設備加工制作一些精美作品,在金工實習的各項模塊學習開始之前,對用各類設備、各加工工藝做出的這些作品進行展示和介紹,在作品展示的過程中,教師對各個作品都是如果通過加工形成的進行簡要的介紹和講解,讓學生對該加工工藝先有初步了解,然后引導學生自己運用該工藝設計并制作自己出自己的作品。這種教學方式既保證了學生對這些加工工藝的掌握程度,也開發了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
2.5開展金工技能競賽,激發學生積極性
金工訓練應當以實際運用能力為最終落腳點,開展金工技能大賽有利于考察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實際運用能力,同時,競賽的形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通過競賽,教師隊伍可以看到學生掌握不足的地方,通過這種形式的反饋,教師可以對自己的教學內容進行完善與補充,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賽教結合”的效果。同時,學校每年都有大量的創新項目與高等級的學科技能競賽,金工技能競賽可以篩選出工程實踐能力較強的學生作為人才儲備。
參考文獻
[1]李帥田.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背景下機械類專業金工實習探索[J].科技風,2021,(30):156-158.
[2]江明,徐偉,張朝剛,等.江漢大學工程訓練教學體系改革研究[J].江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45(03):283-288.
[3]劉海軍.構建有效互動的O2O教學模式[J].教學與管理,2018,(03):49-51.
[4]陳海波,曾山,徐相華,等.工程訓練課程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21,42(05):110-113.
[5]栗茂林,崔琦,宋超英,等.項目驅動式教學在機械制造實習課程中的探索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0,(21):90-93.
[6]張書闊.提高非機械專業學生金工實習學習動力的教學方法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1,42(29):150-151.
[7]周威.基于技能競賽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研究[J].中國設備工程,2020,(23):250-251.·262·
作者:李捷 單位:華南農業大學基礎實驗與實踐訓練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