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優秀范文 vb程序設計論文

vb程序設計論文賞析八篇

發布時間:2023-02-24 16:25:54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vb程序設計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vb程序設計論文

第1篇

關鍵詞:vb程序設計 案例教學 任務驅動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12(b)-0-01

VB程序設計是該校部分非計算機專業必修的課程之一,目前教學中普遍采用多媒體課堂教學與上機實踐緊密結合的方式。這種教學方式雖然能適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仍然是以教師教學為主體,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不能很好的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案例教學和任務驅動式教學能很好的實現理論與實踐的銜接,所以筆者將案例教學和任務驅動式教學相結合,同時吸取傳統教學的優點,并考慮到該校學生學習VB現狀,探索出一種適合該校學生學習VB的教學方法―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法。

1 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法的特點

1.1 任務驅動和案例教學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以建構主義的認知靈活性理論為基礎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將教學內容設計成學生感興趣的任務,并將知識點隱含到任務中,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方式實任務,獲得知識。案例教學主要是對具有一定實踐性、針對性的典型實例進行分析、討論、推斷、歸納和總結,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

1.2 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法

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法是將案例教學與任務驅動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側重于“教”,指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以事先設計好的典型案例為基礎;而任務驅動側重于“學”,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以任務為驅動,以解決問題為目標,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這種教學方法主要是把學生作為教學中的主體,教師在授課中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構建相應知識體系,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而VB課程的實踐性較強,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以及自主學習和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VB程序設計的教學適合采用該教學方法。在整個的教學方法中,需要教師和學生很好的配合。教師設計有代表性的案例,在向學生呈現、講解案例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根據相關知識點給學生布置任務,學生得到任務后根據情況自主學習或分組討論學習,通過對案例的認真研究和模仿,并在教師的協助指導下逐步完成任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VB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建構了相應的知識體系,同時也掌握了相應的操作方法以及相關的技巧,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2 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的實施

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法首先要精選案例;然后向學生呈現案例,通過案例引入任務;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分析任務、進一步探究任務,最后做出總結評價。

2.1 教師精選案例

教師分析VB程序設計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出一些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典型案例,比如網頁中常見的滾動字幕、計算器、qq登陸框、qq農場定時提醒鬧鐘、音樂播放器、學生成績管理系統等,選取這些案例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使學生清楚學習VB的實際用途,這樣學生才有動力繼續學習下去。

2.2 教師呈現案例、提出任務

向學生展示設計好的案例,使學生有個直觀的印象。將案例分解為VB教學中的知識點進行講解,通過講解使學生掌握知識點,模仿案例。然后提出問題,根據提出的問題布置相應任務。以下以“蝴蝶飛舞”為例。(1)向學生展示案例。如圖1所示,當單擊“開始”按鈕時,蝴蝶從左向右飛翔,同時“開始”按鈕變為“繼續”按鈕,單擊“暫?!卑粹o后停止。

圖1 “蝴蝶飛舞”案例

(2)講解涉及到的知識點。Timer控件(Enabled、Interval屬性和Timer事件)、Image控件(Visible屬性)、VB坐標系的使用,進一步熟悉If語句的應用。(3)提出問題。蝴蝶飛出窗體時如何處理? 蝴蝶飛舞的速度如何控制?蝴蝶飛舞的方向能否發生變化?如何制作滾動字幕?(4)布置任務。編寫蝴蝶飛出窗體時從窗體的另一邊飛入的程序;編寫調整蝴蝶飛舞的方向(左下->右上或其他方向)的程序;設計簡單的演員表字幕滾動程序;設計紅燈停、綠燈行的程序等。

2.3 學生自主探究任務、實現任務

學生得到任務后,以自主學習或分小組討論的方式來完成任務。對于相對簡單的任務學生應該自主學習,遇到困難時查閱相關資料或向同學、老師尋求幫助。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便于循序漸進地學習VB基礎知識,掌握程序設計方法。

2.4 師檢查任務、總結與評價任務

當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應該認真檢查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總結與評價。這樣不僅可以明確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不同的輔導;同時還能發現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在任務評價階段,還可以讓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反饋信息,并將某些有代表性的作品作為范例給學生進行示范講解,讓同學之間進行作品欣賞和各種方法的交流,這樣不僅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集思廣益,還可以鼓勵學生創新,充分發揮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3 結語

在VB程序設計的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效果較好。首先,該教學方法活躍了課堂氣氛,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VB程序設計的興趣;其次,有效地促進了理論向實踐的轉化,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再次,培養了學生一定的相互協作的能力。最后,很好完成了教學內容,達到了教學要求的目標。該方法也存在不足:教學進度難以把握,教學效果評價有一定的困難,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與

改進。

參考文獻

[1] 羅新密.基于任務驅動的大學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計算機與信息技術,2008(3).

[2] 宋榮杰.VB程序設計案例教學淺析[J].計算機教育,2007(11).

第2篇

論文關鍵詞:API函數,登錄,注冊表,注銷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已逐漸普及到家庭,電腦發揮其強大功能的同時,也給家長帶來了困擾:怎樣能控制小孩只能在限定的時間內操作電腦呢?本文利用VB編寫了一個限制用戶登錄時間的小程序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1.編程思路

首先,在Windows下建立兩個用戶,一個是小孩知道的普通用戶,用戶名可以為Child;一個是超級用戶注銷,用戶名可以設為Adm,該用戶能自由使用和管理電腦并可控制Child用戶。為防止Child用戶修改系統時間,要求此用戶在建立時權限為受限用戶,Amd用戶要加密碼,此用戶名和密碼不能讓小孩知道。

然后,利用VB建立一窗體實現提示游戲時間到了的信息,利用兩個時鐘控件控制游戲的登錄時間和玩多長時間,并設置相應屬性。

最后通過調用API函數,若小孩不在指定的游戲時間內登錄或超過了玩游戲時間,系統就自動注銷此用戶。為使窗體更形象,特通過調用API函數使窗體設為有圖形背景的橢圓狀。API函數是一組C語言編寫的系統函數,是Windows本身用來提供圖形用戶界面和操作windows環境的所有的過程。VB可以直接調用所有Win32API函數。本文用到的幾個API函數:GetUser-Name函數、ExitWindowsEx函數、CreateEllipticRgn函數、SetWindowRgn函數。

下面主要以ExitWindowsEx函數說明API函數的功能及使用,ExitWindowsEx函數可以方便地實行重新啟動計算機或退出Windows系統并關閉計算機免費論文。它有兩個參數,參數、uFlags指示執行該函數時要完成的動作,可以用一個或幾個常數的組合或數值的組合來指定動作。這些常數為:

EWX_LOGOFF(=0)

EWX_SHUTDOWN(=1)

EWX_REBOOT(=2)

EWX_FORCE(=4)

EWX_POWEROFF(=8)

比如要強制用戶退出重新登錄可以設參數uFlags值為0或4注銷,(參數uFlags值也可是這些常數的組合),如組合值為0+1+2表示強制終止所有進程,退出登錄、關閉計算機、重新啟動計算機等方面的信息。dwReserved參數用于控制是否要保留當前窗體狀態。GetUserName函數用于獲取當前登錄的用戶名的信息;CreateEllipticRgn函數用于建立橢圓狀窗體。為能讓計算機啟動時自動運行此程序,需修改Windows注冊表。

2.程序設計過程

(1)在Windows的“控制面板”中的“用戶和密碼”程序中,首先選中“要使用本機,用戶必須輸入用戶名和密碼”復選框,再建立兩個用戶:Amd和Child(權限為受限用戶),并為Amd用戶設置密碼和權限(超級用戶Administrator權限)。

(2)在VB中建立一窗體,并為窗體增加兩個時鐘控件和一個標簽,屬性設置為下表:

 

控件名

屬性

屬性值

窗體

Name

frmmain

標簽

Caption

“孩子你應該結束游戲,去學習了!”

Backstyle

0-Transparent

時鐘1

name

Timer1

時鐘2

第3篇

摘要:本文介紹在vb程序中用timer控件創建一個超長時間的計時器對象,將其編譯成activexdll部件,利用代碼的可重用性,在其它應用程序中調用。

關鍵詞:vb計時器對象

vb系統中提供了固有計時器timer控件,通過給計時器控件的interval屬性設置不同的數值,就可以控制計時器運行的時間間隔,但該屬性是一個雙字節的整型變量,最大值只能設置為65535,即只有65535毫秒,約一分鐘多一點,在需要長時間計時時,該控件就無能為力了。本文給出用timer控件創建一個超長時間的計時器對象,并將其編譯成activexdll部件,供其它應用程序調用,可實現最大限度地利用代碼的可重用性。下面給出這個超長計時器對象的編程設計過程,供讀者參考選用。

1.編寫程序

啟動vb,新建一個activexdll工程,將工程命名為newtimer,將類模塊名class1改名為longtimer。在工程中添加一個窗體form1,在窗體上加入一個timer計時器控件timer1。打開longtimer類模塊,加入如下程序代碼:

optionexplicit

publiceventtick()''''聲明事件

privatenzasinteger

privatecsasinteger

privatem_formasform1

privatewitheventsm_timerastimer''''聲明對象類變量

''''返回enable屬性值

publicpropertygetenabled()asboolean

enabled=m_timer.enabled

endproperty

''''設置enable屬性值

publicpropertyletenabled(byvalvnewvalueasboolean)

m_timer.enabled=vnewvalue

endproperty

''''返回interval屬性值

publicpropertygetinterval()aslong

interval=m_timer.interval

endproperty

''''設置interval屬性值

publicpropertyletinterval(byvalvnewvalueaslong)

cs=0

nz=vnewvalue\65536+1

m_timer.interval=vnewvalue\nz

endproperty

''''類初始化事件

privatesubclass_initialize()

setm_form=newform1

loadm_form

setm_timer=m_form.timer1

endsub

''''類終止事件

privatesubclass_terminate()

unloadm_form

setm_timer=nothing

endsub

''''產生tick事件

privatesubm_timer_timer()

cs=cs+1

ifcs>=nzthen

raiseeventtick

cs=0

endif

endsub

窗體form1只用來作計時器timer1的載體,不用于顯示。

2.測試newtimer.dll

對activexdll部件進行測試,與標準的exe程序一樣,可分為單步運行或全運行。在寫完所有程序代碼后,建議用戶先用ctrl+f5進行全編譯執行,發現檢查newtimer程序的語法錯誤。也可建立一個測試工程與newtimer鏈接進行測試,針對由newtimer類模塊提供的每個屬性和事件,添加測試代碼來測試它們的屬性和方法。按f8,進入單步運行狀態,逐個語句察看對newtimer類模塊的調用情況。

3.編譯newtimer.dll

完成測試,排除所有錯誤后,從“文件(f)”菜單中選擇“生成newtimer.dll(k)”命令,編譯生成newtimer.dll文件。編譯成功后newtimer.dll文件將自動注冊到windows注冊表中,

4.引用newtimer.dll

引用activexdll部件同引用其他對象一樣,從“工程(p)”菜單中選擇“引用(n)”命令,打開引用窗口,從引用列表中選中newtimer對象。如果是第一次引用newtimer,則在引用窗體上單擊“游覽(b)”命令按鈕,將newtimer.dll文件添加到可引用列表框中方可使用。

5.調用newtimer.dll

在應用程序中加入下述程序代碼,實現參newtimer.dll的調用:

optionexplicit

dimwitheventslongtimer1aslongtimer

privatesublongtimer1_tick()

print"時間到,此處添加處理程序"

endsub

privatesubcommand1_click()

longtimer1.interval=12000‘兩分鐘

longtimer1.enabled=true

endsub

privatesubform_load()

setlongtimer1=newlongtimer

endsub

參考文獻

第4篇

[論文摘要]文章結合作者參與的第二課堂教改研究與實踐,論述了利用動態網頁技術,拓展學生第二課堂,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方法與途徑,提出要堅持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連續性和前瞻性,就必須著眼于學生能力與素質的提高,找準突破口,在這方面,使動態網頁技術深入學生的第二課堂就是一個好的選擇。

[論文關鍵詞]計算機基礎 教學改革 動態網頁 學生第二課堂

一、教改實踐的方法與途徑

(一)開設動態網頁技術選修課程

《動態網頁交互技術》《PHOTOSHOP計算機應用軟件》等選修課的開設,豐富了學生第二課堂,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和好評。 例如筆者在校開設的《ASP.NET動態網頁交互技術》選修課,就綜合了多媒體、數據庫、網頁制作和程序設計等綜合技術,是一門應用開發型的綜合課程。為此,筆者親自編寫和實踐教學大綱、電子教案,在教學中注意教學方法,采取案例教學模式,以演示教學為主,同時加大了對學生實驗教學的精力投入。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與實驗制作,大部分學生認為他們不僅鞏固了程序設計技術、數據庫技術,同時也掌握了動態網頁的制作方法和步驟,加深了對動態網頁的理解,增強了對動態網頁制作的興趣,增長了利用學習資源的能力,培養了同學之間團結協作的精神,為學生開展第二課堂奠定了基礎。

(二)指導學生參與網絡課程開發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校園網絡的逐步完善,從2000年開始,筆者借助學校計算中心的自身優勢,不斷深化基于網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其核心是教學資源建設,包括教學素材庫、課件庫、試題庫和基于網絡的精品課程建設,同時積極開發適合多種教學模式的教學支撐系統,以實現網絡教學、網上作業、網上答疑等日常教學和管理活動。由教師主導、學生在第二課堂充分參與的 “計算機應用基礎”“程序設計技術”等多門課程先后成為省級精品課程,通過計算機網絡教學系統和實驗教學支持平臺的應用,方便了教師組織教學,減輕了教師的工作負擔,提高了計算機實驗教學的管理水平。通過系統測評監督機制,實現教學環節的動態管理。

(三)引領學生參與創新實踐課題

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實行開放式的實驗教學模式,將培養創新能力滲透到了整個實驗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該中心充分利用網絡數據庫開發室和動態網頁開發室,組織學生參加開放型實驗設計活動,為學生提供技術指導等全方位服務。學生可以參與教師的選題,也可自帶題目。通過實驗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在現代信息環境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例如,我們的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就是以學生個人求職網站的設計為案例,統領學生對文字排版、圖形處理、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工具軟件的學習和應用,并以網頁對數據庫的訪問技術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對數據庫技術、程序設計技術和網頁內置對象的深入學習,收效良好。

(四)推動信息技術與課程的融合

計算機網絡多媒體的信息技術發展迅速,系統開發技術平臺更新快,其中,動態網頁開發技術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內容。我們結合計算機課程改革,將信息技術的最新理論、實現技術、開發平臺等成果逐步融入課程建設,出版了《大學計算機基礎》,增加了多媒體、數據庫、網絡技術、網頁設計等應用內容;出版了《VB.NET程序設計技術》,增加了ASP.NET動態網頁制作技術和ADO.NET數據庫訪問技術;修訂了《大學計算機基礎》《VB.NET程序設計技術》實驗教材,強化了實驗教學中的實驗設計、綜合實驗設計,既為開展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提供了開放而完整的指導教材,同時也有力地調動了學生開展第二課堂的積極性。

二、教改實踐的收獲與成效

(一)推動了教師知識的更新和教學內容的更新

為拓展學生知識結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選修課程和第二課堂的開展往往面向新技術、新課題,特別需要有一支善于學習,技術過硬,實踐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所以,加強教師自身知識能力的更新與提高尤其重要。在動態網頁交互技術選修課程的開設與指導過程中,通過多媒體技術、圖形圖像處理技術、網頁設計、數據庫技術和ADO.NET數據庫訪問技術的學習、研究和應用,加快了教師知識的更新,豐富了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為推動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深化與創新提供了前提和保障??梢姡诙n堂活動的開展有助于推動教師知識能力水平的提升,同時,教師知識結構的更新又進一步提高了教師參與指導學生開展創新實驗、開展第二課堂創新實踐的自覺性和能動性,形成了教學相長的良性互動。

(二)豐富和完善了計算機基礎網絡教學系統

教師和學生在第二課堂上的積極互動促進了“計算機應用基礎”和“程序設計技術”網絡課程的開發。這些課程涵蓋了計算機基礎、辦公軟件、網絡基礎、網頁制作、數據庫、多媒體應用、VB6.0程序設計、VB.NET程序設計技術等教學內容和模塊,能夠隨時隨地支持教師備課、授課和學生自主學習,開展網上作業、自主練習、自主測試、討論答疑、實驗通知、成績管理等教學活動,為適應網絡環境下的分層次多模式教學改革奠定了基礎。

(三)培養了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

通過開放實驗項目的訓練,以及第二課堂參與系統的開發與實現過程,有助于帶動和培養同學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學生通過參與課題組教師的教改科研項目,使課堂所學的程序設計技術、數據庫技術、網頁制作等知識得到了綜合的應用,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提升了其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和參與社會競爭的能力。幾年來教研組成員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開放性、創新性課題研究和系統實現課題二十多項;其中,“大學英語四、六級多媒體教學系統”“高校后勤ISO認證網絡支持平臺研究”“高校畢業設計論文管理系統”等多個有學生參與的項目通過了科技成果鑒定。通過開放性試驗、學生創新性實驗、課外開發指導,豐富了學生第二課堂,激發了學生深入學習計算機知識和技術的積極性。 轉貼于

(四)教育教學理念得到進一步深化

通過課堂教學、實驗教學環節、開設選修課程,參加各層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研討等途徑,有助于進行計算機基礎新型教學模式、學習策略、創新能力培養等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第二課堂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在第二課堂中,教師可以因材施教,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自主學習。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問題不再由教師提出,而是由學生自己來發現,通過實驗親自體驗,從而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的探索式學習模式。教改課題實施中有5篇論文在廳級以上教學論文評比中獲獎,有8篇相關論文在計算機教育等CN期刊上發表,這使立足信息技術,通過第二課堂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教育教學理念得到了進一步深化,教師參與教改的主動性較以前更強,熱情更高。

三、教改實踐的經驗與體會

(一)學生第二課堂助推計算機基礎教改的連續性

幾年來,以教學課程組教師為主導,同時,緊緊依靠學生,讓學生在第二課堂中參與多媒體課件開發、網絡課程開發和計算機基礎精品課程建設,參與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創建,開發計算機實驗教學管理系統等過程,既為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提供了機會與平臺,又為保持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連續性,推動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逐步深入做出了富有成效的嘗試。實踐證明:教學改革的連續性,成為凝聚合力鍛煉隊伍的平臺,教學改革不僅需要老師的積極投入,更需要學生第二課堂的積極參與。

(二)學生第二課堂引領計算機基礎教改的前瞻性

在確保教學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基礎上,信息技術帶來的快速變化必然帶來社會需求的變化以及專業學科發展的變化,這要求教學過程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通過開設選修課,開設創新性試驗項目,指導學生參與科研課題等活動豐富學生第二課堂,有助于使第二課堂真正成為教師開展創新研究、實踐創新理念的園地和課堂,從而使教學改革與建設中取得的優秀教學成果不斷融入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中。

(三)開展第二課堂要著眼于學生能力與素質的培養

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而且還要有熟練的駕馭知識的能力。傳統課堂教學往往只注重知識的灌輸,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第二課堂活動不僅能把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踐,而且對培養學生的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創新始于問題、源于實踐,要強化實踐育人意識,切實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學院計算中心網絡數據庫實驗室、綜合開發實驗室面向學生開放,為學生提供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機會,同時也為較高水平的學生提供自主創業和參加實際工程項目的機會。中心機房實行全日制開放,允許學生在課余利用實驗室的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和自由探索。在研究性實驗教學中,指導教師的基本任務是為實驗提示方向,幫助審查完善學生自主設計的實驗方案,在實驗過程中釋疑解難,對實驗結果與報告展開分析討論,評價實驗所取得的成效,找出不足和改進意見,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實驗應用能力。

(四)開展第二課堂需要一支樂于奉獻的教師隊伍

第5篇

[關鍵詞]混合學習;“案例一任務”驅動教學模式;4A平臺;VB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3)03-0122-05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3.025

引言

二十一世紀社會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面對知識經濟的發展,未來學家認為,傳統教育中的3R(Reading,Writing,Arithmetic;讀、寫、算)將被3T(Technology,Teaming,Transference掌握技術、團隊精神和知識遷移)所取代。這里的技術主要指的是信息技術。隨著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迅速發展,混合學習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高等教育的學習方式。關于什么是混合學習(Blended Learning),不同的學者在不同的領域有著不同的研究成果和觀點。

Jennifer Hofmann認為:混合學習是一種教學設計思想。在B-Learning Case Study(《混合學習案例研究》)中JenniferHofmann提出:混合學習是將學習過成功進行模塊設計,然后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來進行教學傳遞的教學設計思想。

Michael Orey認為:混合學習的定義要從三者的角度:學習者、教學設計者、教學管理者考慮。第一,從學習者角度來看,是從所有可以得到并與自己以前的知識和學習風格相匹配的設備、工具、技術、媒體和教材中進行選擇,以適于自己達到教學目標。第二,從教學設計者角度來看,是組織和分配所有可以得到的設備、工具、技術、媒體和教材,以達到教學目標。第三,從教學管理者角度來看,是盡可能經濟地組織和分配一些有價值的設備、工具、技術、媒體和教材,以達到教學目標。

北京師范大學何克抗教授的觀點:“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網絡學習(E-Learning)的優勢結合起來是形成混合學習的關鍵要素”。上海師范大學黎加厚教授認為:“所謂混合學習,是指對所有的教學要素進行優化選擇和組合,以達到教學目標。”

本文中對于“混合學習”理論的本質涵義理解為:混合學習其關鍵點是對“教”與“學”的所有要素進行合理選擇和優化組合,應該根據實際情況用不同的教學理論作為指導,滿足多樣化的學習目標、多樣化的學習者、多樣化的學習資源以及多樣化的環境的要求最終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即混合學習不只是形式上在線學習與面對面學習的簡單混合,應該是根據實際情況把傳統教學的優勢和網絡學習(E-Learning)的數字化優勢結合起來的教學方法。

一.問題的提出

為了提高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掌握好相應的計算機知識,教育部將計算機教育劃分為三個層次:“計算機文化基礎”和“計算機技術基礎”、“計算機應用基礎”。在大部分高校普遍把“Visual Basic程序設計”納入其中的第二層次――計算機編程語言類課程,專門針對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開設,主要是通過此類課程使得學生應用計算機技術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培養。在高校計算機課程教學中,計算機程序設計的教學(VB、C語言等)一直處于比較重要的地位。如何切實地培養學生的編程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使其學以致用,適應社會的需求一直是被關注的焦點。筆者從自身的教學實踐中發現以下幾個問題:

(1)一直以來對于面向對象程序設計依據傳統的教學活動開展,例如在VB程序設計應用類課程中,其知識點或操作技術點的分布并不是單一的直線型而是分布式的網絡狀。傳統的教學方式停留在“重講授,輕實踐”的層面,這也造成了學生僅僅能夠初步了解和掌握程序設計中的基本知識,學生以囫圇吞棗的方式學完課程后往往缺乏實際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

(2)雖然數字化校園的建設使得高校信息化技術得到發展,大部分高校的信息化教學設備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仍無法滿足一線教學的需求。教學手段從“粉筆+黑板”改變為“計算機+大屏幕投影”,但深入地分析會發現其實質不過是從老師的“口述式灌輸”轉化為技術式的“多媒體式灌輸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疲于信息轟炸式的教學,完全沒能發揮出自身學習的自主性。依葫蘆畫瓢的上機實訓操作中,學生可能并不清楚通過該操作后應了解的真正含義。一面對實際問題可能無從下手,違背了高校培養創造性人才的目標,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分析綜合能力也得不到完好的體現。

針對此種現狀,本論文中提出混合學習下基于案例一任務驅動的混合學習教學模式。它整合傳統教學、混合式網絡學習、連接實踐教學活動,對如何將混合式學習下的案例一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在當今的教學實踐中作具體的行動研究。

二.混合學習下基于案例-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構建

混合學習下的案例一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涉及三個重要因素:混合式的學習環境、典型性的案例和發散性的任務活動?;旌蠈W習環境(以學校的4A網絡教學平臺為依托)作為前提,案例驅動教學偏重于教師的教,指教師在教的過程中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教學過程;任務驅動則偏重于實際操作的學,指學生以任務為驅動,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學習過程。典型性案例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學目標選擇的極具代表性案例,圍繞其進行分析的過程中讓學生理解教學內容。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給案例使用與教學添加了新鮮的血液,案例教學的種類變得更加豐富,可以采用多種形式:(1)教師指導的案例教學。教師首先給學生介紹要研究的案例,然后布置給學習者要回答的問題清單,并提供描述案例的相關材料的訪問方式。學習者獨自研究案例材料,并在貼出他們對問題的回答,在這里他們可以看其他人的回答并給予評論。學習者需要從答案中得到的原理、趨勢、啟發和指導。最后,學習者概括他們的發現并指出這類知識如何應用在真實的生活中。教師根據學習者在沒有過分簡化的環境的情況下,是否識別理解正確知識原理作為打分的依據。(2)微型案例教學。教師可以通過一些連的簡練但完整的例子來提供相關學習內容的知識點間的關系,然后給出問題,并解釋環境。問題要求學習者仔細地研究環境,推斷出教材中提到的知識點,應用原理并得出結論。然后,再給學習者一些額外的問題,要學生思考回答,并讓學生編寫自己的案例,讓其他學員討論和評價。(3)反饋單。在仔細研究某領域的一項工作后,要學生表達他們的反應。這個工作可以適用于一個簡單的例子、報告。為了使得案例研究更具實效,可以讓學生填寫一個表格,如下部分需要填寫:個人目標即通過這個案例,你希望得到什么?總結即這個案例說明了什么?它對于所有學習者來說意味著什么?反饋即這個案例對你的學習有何重大的意義?效用即你如何將在此處學到的知識應用于自己的相關工作中?混合學習下典型性的案例如圖l所示。

發散性的任務活動乃是學習者在真實環境中應用技能、知識和態度做準備。教學者將一般的、抽象的知識應用于明確的、具體的情境中,是學習者將技能熟練起來,并將學習的片段組合起來,使應用更迅速,流暢,樹立對將所學應用于實際的信心。傳統的教學實踐活動是一個“三步式”順序活動的反復。首先教師給學習者指定練習任務,以便他們能夠立即開始,學習者執行任務過程中會得到教師給予的反饋?;旌蠈W習下發散性的任務活動要充分體現混合學習和任務驅動的整合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產生的深刻作用,如圖2所示:

基于上述三要素的分析筆者將混合學習下基于案例一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構建如下圖3所示:

三.混合學習下案例-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Ⅶ課程中的具體實現

學習內容由多個單個的學習對象組成,一門課程是為了完成一個復雜的教學目標。這個目標可能會比較寬泛,不可能在一個主題活動中就交完。它也許不能被分割成更簡單的單個目標,或者它是學習者能夠同時學習的若干緊密相連的一組目標的代表。筆者以學校按教學周排課(兩節理論課+兩節上機實踐課)為依據,將整個VB程序設計課程分為36次課(每周兩次課:案例理論課一次+上機任務驅動的活動實踐課一次)即36個單元。一次課比一個單獨的主體活動要大,比整個的課程要小。大多數情況下,一次單元是一個具有自己的目標、介紹、總結、學習活動和評價的縮微課程。一次單元像一個超級主體,要比一個簡單的主體活動完成更大的目標??梢园岩粋€單元設計成一個教學對象――獨立的,能夠完全完成自己目標的。一個單元也可以將教學活動仔細規劃、搭建,或者也可以為學習者提供更開放的環境,使其自由地參與自己想參加的學習活動。

整個VB課程可劃分為不同層次的學習對象,并從最主要的學習對象開始,引出其他更具體、更細分的對象。如圖4所示。

在混合式的VB教學中,由教師將VB的典型性教學案例給學生講解演示,學生學習并展開分析討論,理解對類似情境下產生的問題采用此種相關的知識點,在以后的實際操作過程中就能借鑒應用。以任務為驅動的學是指在教學實驗過程中,教師擬定一個短期的目標,分解成對應教學知識點一些任務讓學生完成。在解決任務的自我探索過程中,學生必定要主動出擊分析理解有關的知識點,積極主動的進行探究式的學習。通過前者達到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通過后者培養學生學習知識和再現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筆者以上饒師范學院10級教科(1)班(心理學專業)作為行動研究的對象,依據上述混合學習下基于案例-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展開了一輪VB課程學習的教學行動研究。具體過程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前期準備階段。

教師前期準備和學生計算機水平初始能力的評估;主要是從這樣四個方面著手:

(1)混合學習的平臺方式的把握。在實驗學習之初,對所依據的網絡教學平臺一上饒師范學院4A教學平臺做充分的講解介紹。

(2)對學生初始能力的整體把握。筆者在全班51位同學中學中筆者找了25位同學(10男15女)就對程序設計這門課程的學習態度及興趣做了訪談,其中有19位同學認為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語言概念很難理解,計算機語言的學習相對于專業課的學習更有難度。最重要的是大多非計算機專業數學生這門課程學了有什么用處心存疑慮,由此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同學對程序設計語言的學習缺乏興趣,畏難情緒比較普遍。

(3)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和重點難點的典型案例選擇及實現。針對此上述調查結論,筆者在案例選擇方面便慎之又慎,既要注意到知識點的分布,又要實際可行生動與日常的生活息息相關。所選案例的靈感和依據來源于日常的電腦使用過程,如:上網時常彈出的滾動字幕廣告、XP自帶的計算器、微軟office系列中的調色板,常見的社會性軟件的登錄密碼界面等等作為出發點,以設計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簡單小軟件的為案例,據此為先導鼓勵學生使用所教授的VB程序來模仿設計類似軟件,激發學生由被動使用變為主動設計,很好地開發了學生的興趣,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相關拓展資源的貯備和教學評價反饋實現方式的把握。此部分工作同樣依據混合學習網絡教學平臺實現。通過該平臺的課程模塊將課程內容,如電子教案(PPT)、案例源代碼(加詳細的注釋),案例實現思路分析文檔以及類似案例的延展等傳至4a平臺資源庫供學生下載和學習。課后通過答疑及論壇板塊教師與學生交流、學生與學生進行交流來實現對教學的評價和教學效果的整體認知。

2.教學模式的實施階段。

依據上述混合學習下基于案例一任務教學模式展開教學實驗。以我校4A網絡教學平臺為環境,在多媒體課堂上演示一個典型教學案例,將的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思想方法與理論概念蘊含其中,同時在模仿案例程序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編寫程序的知識點和技巧。布置相對應的學習任務并在實驗課上進行實踐練習。以下是一個單元(理論+上機)的行動研究過程,如圖5所示。

3.調查反饋小結階段。

通過此項目(案例+任務活動)行動研究,筆者體察到:基于所選典型性教學案例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所見所用,學生由初次接觸的缺乏興趣到興趣高漲,聽課和實踐操作的積極性也較高。同時部分同學除了能很好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外,且有創新的想法并能付諸實現。老師充分利用混合學習4A教學平臺做足教學準備工作外加適時引導,使10級教科(1)班大部分學生對VB程序設計這門課程的自主探究意識得到開發、學生與學生之間、各個學習小組間的交流協作也空前高漲。

從教學時間安排來說,一次課兩個課時內,要講解和聯系所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多,分析講解典型性案例、模仿拓展典型性案例、同時對分解任務的創新性思考實踐、生生之間相互合作以及師生之間的交流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這就越發需要采用混合學習理論,利用4A網絡平臺將課堂內外相連接起來,充分利用好課堂內外的時間優化教學策略分析案例重點難點,加強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引導。

4.對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思考

混合學習下“案例一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先由教師主導理論課堂,再轉到學生主導實驗課堂。理論課堂有教師來管理,包括設置學習進度,安排學習任務,提供信息及給學習者測試打分等。相應的實驗課程,學生通過任務活動的實驗探究深化知識,完成學習任務并將學到的知識與生活或者工作聯系起來。

綜上所述,對混合學習下課程教學研究的案例一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圖3)做幾點更詳細的闡述:(1)確定教學目標。在你開始做教學設計時,必須要清楚所講授的典型性案例和所分配的任務將如何幫助學生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2)建立學習目標。擬定一個與典型性案例匹配的任務,并將其分解為與知識點相關聯的小任務。(3)確定先決條件。摸清學習者的初始能力,給學習目標分層。(4)確定學習內容。學習內容通常是相互包含的層次關系,一個混合式學習下的案例一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學習內容應該是多重的,建立起知識與技能之間的緊密聯系。(5)完成實驗任務活動。任務活動可以為實現目標提供多種形式來滿足不同類型的知識傳授和不同教學策略需要。

四.結語

第6篇

關鍵詞:高職教育 電子商務 人才培養

一、指導思想與培養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以企業需求為基本依據,以就業為導向;適應行業發展,教學內容與時俱進;構建以能力為本位的培養方案,以突出職業技能培養為特色,以學生為主體,體現教學組織的科學性和靈活性。

(二)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與專業領域方向相適應的文化水平與素質。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掌握本專業領域的技術知識,具備相應實踐技能以及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熟練掌握應用計算機進行網上交易的技術,能夠獲得計算機等級證書和助理電子商務師職業資格證書的綜合性人才。

二、人才培養規格要求和知識、能力、素質結構

本專業所需知識、能力素質、結構要求

(一)、知識結構與要求

1.掌握語文、外語等本專業所需的文化基礎知識。

2.掌握計算機應用方面的基本知識。

3.掌握電子商務的基本原理。

4.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

5.掌握網頁制作技術、Photoshop圖像處理技術、Java程序設計、C語言程序設計、Asp程序設計、數據庫技術、XML語言等。

6.具備實施電子商務必須的法律知識。

(二)、能力結構

基本能力:包括基本的政治和職業道德素質,英語的寫作能力和應用能力,信息的收集與處理能力,新知識的學習能力。

專業能力:

(1).計算機應用能力:能熟練操作計算機,具有較好的軟件與網絡的應用,開發能力,能為網上商貿活動的開展提供較好網絡平臺和技術支持;

(2).商貿活動能力:具有一定的財務處理,商業采購與營銷,商情調查,市場分析與預測,營銷策劃的能力;

(3).電子商務活動能力:具有在網絡上開展電子商務活動,電子商務解決方案的開發,電子商務經營管理,電子商務網站的構建等能力。

三、主要課程設置及時間分配

(一)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主要從培養學生實際動手應用能力出發,將課程與培養目標及專業能力有機結合起來,主要篩選學科中與培養能力直接有關的專業知識,配合實踐性教學環節,形成一個以綜合能力培養為主的教學體系。

(二)主要課程介紹

1.電子商務概論:該課程主要介紹電子商務的基本原理、實施電子商務的經濟與管理環境、電子商務的主要技術及電子商務在企業與政府中的作用等。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對電子商務的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電子商務所涉及的相關問題有一個總括性的了解,并對電子商務學科的交叉性、邊緣性、綜合性、系統性、先進性和實踐性有深入地了解和認識,為學習本專業的后續課程奠定基礎。

2.PHOTOSHOP: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圖形圖像處理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培養學生對圖形作品的理解力及創造力。

3.電子商務開發技術:主要講述如何利用相關軟件進行電子商務技術開發,以及系統模型的設計。

4.電子商務英語:講述常見計算機英語,以及電子商務交易中的英語知識。

5.程序設計語言:包括C語言、JAVA、VB、ASP等語言。

6.網頁制作:包括DREAMWEAVER、FLASH等制作網頁的相關軟件的應用。

五、考試與畢業

理論課程考核:課程采用五級制(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評定。成績合格者可得規定學分,不及格者不得學分。

實踐技能考核:實踐技能考核采用學??己撕托袠I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下列項目必須在學??己说幕A上參加行業組織的考核,并獲得相應的資格(等級)證書。

1、英語能力,通過國家外語三級考核,獲得相應的等級證書,或者通過同等級別的英語考試。

2、網站建設能力,必須通過勞動部門組織的考核,獲得相應證書。

3、通過電子商務員(國家職業資格四級)或助理電子商務師(國家職業資格三級)資格認證,獲得相應等級的電子商務師《國家職業資格證書》。

第7篇

關鍵詞:網刊系統;元數據;中國知網;VB;自動提取

中圖分類號:TP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09-0090-03

在國內,絕大部分讀者是從期刊網站獲取期刊全文,進而進行引用的。因此,期刊建立自己的官方網站,為讀者提供論文檢索、數據核對、實現在線出版,對擴大期刊的影響力和傳播力至關重要[1]。網刊系統為期刊建立一個實現現刊和過刊的瀏覽、查詢等功能的網刊數據提供了技術平臺[2-3]。以此為基礎,建設期刊自己的網站時,需要對期刊數據進行網刊,對于一般編輯部來說,歷史期刊,有的只是紙質的,需要對歷史期刊電子化,轉化為電子版的期刊還需要進一步進行元數據的提取工作[4-8]。

一般來說,各個編輯部在網刊工作中都是采用手工粘貼拷貝的方式。這種方式不僅工作量很大,而且數據質量很低。另外,由于手工制作的工作量[9],導致了網站建設要么耗時很長、要么需要大量人力或物力。因此本文基于對象的VB語言編程軟件,編寫了能夠批量提取元數據的程序,采用模式識別智能算法[10-11],從大型數據庫[12]提供的信息中準確提取本期所有文章的元數據,并形成可直接到網刊系統上的Excel文件,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5 結束語

在期刊數字化的工作中,對于很多新建網站的雜志社來說,有兩部分工作:最新1期的元數據提??;歷史期刊的元數據提取。對于很多期刊來說歷史期刊的數據都已經不全了,因此通過大型數據庫來完善網站的過刊數據成為比較可行的途徑之一。通過本文實現的程序可以對1年的過刊數據甚至幾十年的過刊數據一次性進行提取操作,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但是中國知網上的數據更新比雜志社期刊出版要延時約2個月,而且網刊系統中要求有的元數據有32項,而中國知網提供的僅有12項,所以本文方法并不適合使用在最新一期的元數據提取工作上。下一步工作重點研究對最新一期的排版數據進行元數據的提取上。

參考文獻:

[1] 閆蓓,嚴謹,肖宏.搭建科學與大眾的橋梁:談科技期刊與大眾媒體的新聞報道合作實踐[J].編輯學報, 2009,21(4): 325-327

[2] 吉玉珠,胡兵.我國學術期刊數字化建設的分析與思考[J].圖書與情報,2003(3):33-35.

[3] 張科,王景發.期刊網絡采編系統研發及系統功能分析[J].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2008(4):72-76.

[4] 洪鷗,姜春明,陳海清.上海市高??萍计诳瘮底殖霭娆F狀及分析[J].學報編輯論叢,2011:172-176.

[5] 丁巖,吳惠勤,龍秀芬等.科技期刊數字化出版轉型初探[J]. 編輯學報, 2011, 23 (sup1):3-6.

[6] 林有興.關于促進科技期刊高效傳播科技信息的思考[J].編輯學報, 2005,17(3): 165-166.

[7] 鄭筱梅, 楊小玲. 期刊網絡化趨勢及科技期刊應對策略[J]. 編輯學報, 2009,21(1): 64-66.

[8] 孫遠,朱曉紅,喻偉.網絡環境下科技期刊數字化建設初探[J]. 人民長江,2009,40(4):102-103.

[9] 洪鷗,姜春明,王寧.高校學報自然科學版網絡出版現狀[J].調查與思考,2014,25(7):895-901.

[10] 劉曉華.非計算機專業VB程序設計教學探討[J]. 創新教育,2011(38):135-137.

第8篇

㈠主干理論課

1、電子商務概論

本課程讓學生掌握電子商務的概念、相關技術、運行環境及應用。包括電子商務安全問題和電子支付系統,基于EDI及Internet的電子商務應用,網絡營銷的概念和策略,電子商務涉及到的國際環境、法律環境、道德環境和稅收環境。

2、計算機網絡技術

本課程講授計算機網絡,數據庫通信的基本概念,計算機網絡的體系結構。要求學生掌握WindowsNT網絡,掌握Intranet及Internet的使用方法。

3、數據庫原理及其應用

本課程主要讓學生了解各種數據庫系統(如ACCESS、FOXPRO、SQLServer等),掌握主要數據庫編程語言(如Delphi),并且掌握數據庫與程序設計的結合應用。

4、市場營銷學

通過本課程教學,要使學生了解市場營銷的基本原理,熟悉市場營銷系統和營銷環境,初步掌握市場營銷的各項具體策略及其綜合運用的基本方法,樹立消費者及其需要是市場研究的中心的觀念,為畢業后從事企業市場營銷工作打下思想和理論基礎。

5、企業財務會計

本課程主要講授會計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會計的意義和任務,明確會計人員的職責權限,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以后的進一步專業學習打好基礎。

6、網絡營銷管理與策劃

從網絡營銷特征、網絡營銷環境、顧客網絡購買分析、網絡調研、網絡目標市場選擇、網站策略、顧客策略、成本策略、渠道策略、網絡溝通等方面學習網絡與營銷的整合,掌握網絡營銷體系,掌握傳統企業如何利用互聯網開展市場營銷活動及互聯網企業如何利用市場營銷方法規劃并發展自己的業務。

7、現代物流管理

本課程重點講授現代物流與物流管理的含義、產生與電子商務資料庫-29%-&0*"678296發展、物流各功能要素(運輸、采購與庫存控制、倉儲、包裝、裝卸搬運、配送、物流信息等)的技術與管理,以及物流服務、國際物流、物流成本管理和物流的發展趨勢等內容。通過本課程學習和實訓,使學生對現代物流有一個完整的認識,了解現代物流對電子商務發展的意義,初步掌握現代物流技術與管理的方法,為學生從事電子商務與物流管理相關職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8、電子商務案例

本課程講授行業電子商務案例,企業電子商務案例和電子政務理論與案例三個部分的內容,使學生系統地了解國際國內相關行業電子商務的發展狀況,對行業內電子商務的典型案例有明確的認識,對企業電子商務發展的不同形式有直觀的理解,并對電子政務的相關理論與案例有系統的把握。

㈡主干實踐課

1、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訓

通過針對性計算機應用基本知識和操作的強化訓練,要求學生能夠順利通過國家計算機一級考試并獲得相應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2、計算機程序設計(VB)實訓

通過針對性的編程和理論知識的強化訓練,要求學生能夠順利通過國家計算機二級考試并獲得相應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3、微機組裝與維護實訓

通過實際參與微機配置、組裝及調試,要求學生熟悉市場上較為流行的微機各組成部件的型號、性能、價格,能夠配置各種適合不同需求的、不同檔次的微機,了解微機系統開發中的軟件、硬件設計和系統程序調試等的全過程,并掌握微機常見故障的診斷及解決方法。

4、計算機網絡配置與系統集成

要求學生學習NT局域網的組網技術,掌握NT的基本概念,學習系統集成基本知識,掌握系統集成的基本方法,通過設計熟悉配置一個局域網的步驟,掌握網絡規劃、設計、施工、集成、管理及應用開發等技術,掌握Internet網站建設、接入服務和WEB建設等技術。最后要求學生寫出課程設計論文。

優秀范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久不封国产毛片AV网煮站 |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看一区| 国产交换丝雨巅峰| 91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在精品线影院精品国产| 欧美人与动zozo欧美人z0| 人人揉人人爽五月天视频|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偷v国产偷v亚洲高清| 日本高清色www网站色| 国产老妇伦国产熟女老妇视频| www.91亚洲| 成人影片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123区| 最近中文国语字幕在线播放| 亚洲最大看欧美片网站| 爽爽日本在线视频免费| 免费观看无遮挡www的小视频| 色8久久人人97超碰香蕉987| 国产午夜精品福利| 国产精品亚洲w码日韩中文| 国产精品成人不卡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全部| 天海翼电影在线观看| 三级波多野结衣护士三级 | 新婚熄与翁公试婚小说|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看| 曰韩无码无遮挡a级毛片|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 欧美视频在线播放观看免费福利资源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a毛片a毛片a视频| 成人伊人青草久久综合网破解版|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 日韩在线观看高清|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精品| 最近最新2019中文字幕高清|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色综合| 亚洲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