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數據雜志簡介
《中國科學數據》自2016年創刊,國內刊號為11-6035/N,本刊積極探索、勇于創新,欄目設置及內容節奏經過編排與改進,受到越來越多的讀者喜愛。致力于推動科學數據的開放共享、引用及長期保存,并探索有效的數據資產管理機制,以促進數據科學的發展。它鼓勵科學家公開他們收集和整理的數據集,并通過規范化的描述模式形成科學研究論文,即所謂的“數據論文”。這些數據論文不僅包括對數據集的詳細描述,如數據收集方法、質量評估過程等,還強調數據的引用性和解釋性,但不包含新的科學假設或發現。
該刊重點關注生命科學與醫學、地球系統科學、空間科學與天文學、物理學、化學化工等多個研究領域的基礎數據及其產品。雜志特別歡迎來自重大科研項目、大科學裝置、野外臺站長期觀測數據集等高質量數據資源的數據論文投稿。此外,雜志也接受關于數據科學相關的評論文章、數據標準規范以及數據觀點論文。為了保證數據的質量與可靠性,中國科學數據擁有一支由國內外知名學者組成的編委會,其中包括多位中國科學院院士。每篇提交的文章都要經過嚴格的同行評議流程,以確保其科學價值和數據質量。
中國科學數據收錄信息
中國科學數據雜志榮譽
中國科學數據歷史收錄
-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2023-2024)
-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2017-2018)
-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擴展(2021-2022)
-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擴展(2019-2020)
中國科學數據雜志特色
1、一律采用結構式摘要,中文一般不超過300字。內容包括本文的目的、方法、結果(包括主要數據及統計學意義)、結論,并附相應英文摘要。
2、采用第三人稱撰寫,不用“本文”等主語??紤]到我國讀者可參考中文原著資料,為節省篇幅,中文摘要可簡略些(200字左右),英文摘要則相對具體些(400個實詞左右)。
3、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屬公關項目,應在首頁腳注中說明,如“基金項目:......基金資助(編號......)”,并在投稿時上傳基金證書復印件。
4、作者稿件署名作者必須是合法著作權人,文責由作者自負。請將作者姓名在文題下依次列出。排列順序應在投稿時確定。作者單位、郵政編碼、所在省市、E-mail應在文章首頁上方標注。
5、一級標題用一、二、三、等編號,二級標題用(一)(二)(三)等編號,三級標題用1.2.3.等編號,四級標題用等編號。
6、參考文獻應引自正式出版物,作者須親自閱讀,在稿件的正文中依其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在段末上角標出。
7、標題層次標題層次應簡明,題末不用標點符號。各層次序號一律用阿拉伯數字,不同層次的數字之間用下圓點“.”相隔。最末數字不加標點,如“1”“2.1”“2.1.2”等。序號一律左頂格書寫。文內中間的層次排列可用、①等。
8、本刊處理稿件以3個月為限,如逾期未接到采用通知,可自行處理。稿件及圖片不退,請自留底稿和底片。
9、注釋:凡對文章篇名、作者及文內某一特定內容所作的必要的解釋或說明為注釋。用“①、②、③、④……”編號,置于正文之后。
10、來稿要求包含論文的中英文題目、中英文摘要、中英文關鍵詞,中英文作者姓名和中英文署名單位以及文章的中圖分類號、文獻標志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