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史研究雜志簡介
《亞洲史研究》自2023年創刊,本刊積極探索、勇于創新,欄目設置及內容節奏經過編排與改進,受到越來越多的讀者喜愛。作為專注于亞洲地區歷史研究的權威出版物,自創刊以來,便以其獨特的學術定位與嚴謹的學術態度,在學術界樹立了良好的口碑。該雜志不僅致力于挖掘亞洲歷史的深度與廣度,還特別強調實證研究與多學科交叉的重要性,力求為讀者呈現一個全面、深入且多維度的亞洲研究視角。
在實證研究方面,雜志堅持“以史為據,以實為證”的原則,鼓勵學者通過扎實的史料搜集、嚴謹的考證分析,來還原歷史的真實面貌。雜志發表的每一篇文章,都經過嚴格的同行評審,確保其在史料運用、論證邏輯上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這種對實證研究的重視,不僅提升了雜志的學術價值,也為推動亞洲史研究的科學化、規范化進程做出了積極貢獻。
與此同時,雜志還積極推動多學科交叉研究,鼓勵歷史學與其他學科如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人類學等的融合與對話。這種跨學科的視角,有助于打破傳統歷史研究的局限,從更廣闊的背景中審視亞洲歷史的發展脈絡,揭示出那些被單一學科視角所遮蔽的歷史細節和深層聯系。例如,通過結合經濟學理論分析亞洲國家的經濟發展歷程,或運用社會學方法探討亞洲社會的變遷與轉型,都能為讀者提供更加豐富、立體的歷史認知。
亞洲史研究收錄信息
亞洲史研究雜志榮譽
亞洲史研究雜志特色
1、論文字數一般不超過3萬字,須有中文摘要(200字左右)以及3~5個中文關鍵詞;書評、會議綜述一般不超過1萬字。
2、文責自負。除非事先說明,否則編輯部對文字內容均可適當處理;譯稿一律附原文。
3、本刊采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投稿格式和注釋體例,請各位作者投稿前務必參照修改。來稿統一采取頁下注方式,每頁重新編號。出自同一文獻的注釋第二次出現以后,只需標明著者、篇名、卷次、頁碼即可。
4、本刊實行雙向匿名審稿制,來稿時請將姓名、工作單位、聯系方式、職稱等反映作者信息的個人資料另頁附上,并在正文中避免出現作者的相關信息。
5、請勿一稿多投。收稿后逾3個月未做答復,作者可自行處理。
6、正文標題應簡潔、明了,層次不宜過多,一般不超過20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名。
7、注釋:應與參考文獻予以區別,格式為作者名:《文章或書名》,載《期刊名》年份期數卷數,出版社,頁數。
8、來稿必須原創,不得一稿多投,文責自負。本刊對刊登來稿有刪改權。作者如有異議,請在來稿中注明。
9、中文關鍵詞標注3-5個,選詞要規范,應盡量選取專指性敘詞,避免泛指之詞。
10、各層次標題序數以數字連續編碼。格式為:“一、”“(一)”“1.”,其下為“(1)(2)”,再下為“①②”,之下不宜再分。
11、作者文責自負,文中所引文獻、圖片要有出處。對于侵犯他人版權或其他權利的文稿、圖片,本刊不承擔連帶責任。
12、文中敘述時不需重復表和圖的數據,只需簡述其主要發現。分別按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連續編碼,并按先見文后見表(圖)的原則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