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與批評雜志簡介
《探索與批評》自2019年創刊,本刊積極探索、勇于創新,欄目設置及內容節奏經過編排與改進,受到越來越多的讀者喜愛。旨在推動學術研究的發展和促進學術交流。該雜志涵蓋了文學、歷史、哲學、社會學等多個領域,發的文章既有對經典理論的重新解讀,也有針對當下社會現象的新銳分析。一直堅持高標準的學術要求,致力于為學者們提供一個展示研究成果、分享學術見解的重要平臺。其內容不僅包括原創性的研究論文,此外,雜志還鼓勵跨學科的研究方法,試圖打破學科界限,促進不同領域間的對話和合作。
在風格上,探索與批評既保持了學術的嚴肅性和深度,又力求文字表達清晰易懂,努力讓非專業的讀者也能從中受益。通過這種方式,它不僅服務于學術界的專業人士,也面向廣大對人文社會科學有興趣的普通讀者開放。作為一本重要的學術期刊,在促進學術研究、傳播知識以及推動社會進步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它不僅是學者們交流思想、發表研究成果的重要場所,也是連接學術界與公眾之間的橋梁,促進了知識的普及和社會整體文化素質的提升。在未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學術需求的變化,探索與批評將繼續調整和完善自身,以適應新的挑戰和機遇。
探索與批評收錄信息
探索與批評雜志榮譽
探索與批評雜志特色
1、請另附紙提供作者的通信地址、電話、E-mail地址等,并提供3-5位可能的審稿人姓名及通信地址、電話,供編輯部參考。
2、基金項目獲省、部級以上科學基金資助產出的文章和國家重點攻關項目的研究論文,請在篇首頁下方以“基金項目”標識,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并在圓括號內注明其項目編號。多項基金項目應依次列出,其間以分號“;”隔開。
3、要簡明確切地反映本文的主題內容,一般不超過20個字,盡量不用副標題,不用標點符號,并附相應英文文題。
4、中文摘要一般不超過400個漢字,英文摘要為250個實詞左右。中、英文摘要內容要對應,力求用詞、語法、拼寫、含意和邏輯正確。
5、引言在標題以下,不設標題的分段、分層:使用1)2)3)等、①②③等、abc等,在段首時應退2字起排。
6、參考文獻列在文末,以中括號編碼,按照文中引文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不單獨分中外文。同一文獻只出現一次。禁止將一部參考文獻標注多個序列號。英文參考文獻中的書名用斜體。
7、來稿要求具有一定的學術原創性,系未公開發表過的論文(內部刊物發表除外),文稿必須為國內尚未公開發表的原稿,請勿一稿多投。
8、文中的表格采用三線表形式,插圖在相應文章中出現,線條務求準確光潔,圖內文字盡量簡明,照片務必黑白清晰,層次分明。
9、非直接引文注釋,注釋前應加“參見”;非引用原始資料時,應先注明原始作品之相關信息,再以“轉引自”為引領詞注明轉引之文獻詳細信息。
10、作者信息包括作者工作單位、電話、詳細地址、郵編。作者簡介格式:姓名(出生年份一),性別,籍貫,職稱(沒有寫“無”),學歷,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