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文研究雜志簡介
《數字人文研究》自2021年創刊,國內刊號為,本刊積極探索、勇于創新,欄目設置及內容節奏經過編排與改進,受到越來越多的讀者喜愛。該雜志為學者、研究人員、教育工作者以及對數字人文感興趣的專業人士提供了一個重要的交流平臺。旨在促進跨學科對話,鼓勵不同背景的研究者共同探索數字技術在文學、歷史學、考古學、藝術史等領域的應用。通過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案例分析和技術評論,數字人文研究希望能夠推動人文科學方法論的發展,并為相關領域的教學與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同時,雜志也關注數字人文項目的設計與實施過程中的倫理問題和社會影響。聚焦于高校中數字人文課程的開發與教學模式改革,分享有效的教學策略和資源建設方案。數字人文研究面向廣泛的人文社科學者、圖書館員、檔案管理員、博物館工作人員以及其他對數字技術和人文學科交叉點感興趣的專業人士。雜志憑借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多元化的視角以及實用性強的內容,在數字人文領域占據了重要地位。無論是希望借助數字工具深化自己研究工作的學者,還是正在尋找創新教學方式的教師,都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和支持。
數字人文研究收錄信息
數字人文研究雜志榮譽
數字人文研究歷史收錄
數字人文研究雜志特色
1、摘要。1.中文摘要:摘要應提供文章主要內容和基本觀點,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字數為200字左右。2.英文摘要:凡理論與應用研究類學術論文都應有與中文摘要相對應的英文摘要(含文章題名、作者姓名、作者單位)。
2、參考文獻是作者寫作論文時所引用、參考的文獻目錄。參考文獻應按正文中先后次序集中列于文末,序號用帶方括號的阿拉伯數序號標注。參考文獻請注明原作者姓名,書名(含卷、冊、章)或文章名,出版地,出版社名(或期刊名),出版時間(版別、期數),頁碼。
3、正文:文稿應具科學性、實用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數據準確,層次清晰,文字精練,用詞規范。正文中的一級、二級、三級標題均要求單獨一行,用阿拉伯數字編排序號,如:1,1.1,1.1.1。
4、題名。題名應概括文章的要旨,簡明、具體、確切,一般不超過20個字。
5、關鍵詞。每篇文章應選3—6個能反映文章最主要內容的名詞性術語作關鍵詞。中、英文關鍵詞應一一對應。
6、收稿后對稿件進行審核,1周內將出審稿結果,對未采用的稿件恕不退還,請作者自留底稿。
7、參考文獻:應完整準確,序號為[1]、[2].....表示,書寫格式為:序號作者.書名[M]。
8、基金項目。若文章的產出有資助背景,應標明基金項目名稱(含代號)。
9、作者。題名下標作者姓名、工作單位或住址、所在省市自治區名稱和郵政編碼。每篇文章都應有作者簡介(含本篇其他作者)。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研究方向或簡歷。
10、注釋。注釋是對論文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補充說明。文內注釋應按正文中先后次序集中列于文末,用帶圓圈的阿拉伯數序號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