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學雜志簡介
《詩學》自2009年創刊,本刊積極探索、勇于創新,欄目設置及內容節奏經過編排與改進,受到越來越多的讀者喜愛。它旨在為詩人、學者及廣大詩歌愛好者提供一個展示作品、交流思想和探討詩歌藝術的平臺。這份雜志不僅關注傳統詩歌形式的研究與發展,同時也鼓勵對現代及當代詩歌的創新探索,涵蓋了從古典到先鋒的各種風格。每期都會精選一批來自不同背景的詩人的新作,這些作品展現了多樣的聲音和視角,反映了當下社會文化的多元性。
此外,詩學還特別注重對詩歌背后的文化歷史背景進行深入剖析,通過發表關于特定時期或流派的專題論文,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詩歌與其所處時代的關聯。在理論研究方面,雜志致力于推動詩歌理論的發展,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撰寫關于詩歌美學、敘事結構、語言運用等方面的前沿研究成果。這不僅有助于深化人們對詩歌本質的認識,也為創作者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和靈感來源。同時,雜志還經常組織專題討論會,圍繞當前詩歌界的熱點話題展開對話,如數字時代下的詩歌傳播、全球化背景下民族詩歌的身份認同等,激發新的思考方向。
詩學收錄信息
詩學雜志榮譽
詩學雜志特色
1、前言:交代本研究歷史背景、研究意義和研究目的,提出研究需解決的問題,重點闡述本研究創新點。不需詳述歷史過程,不涉及本次研究的數據和結論。避免和摘要雷同。
2、一律采用結構式摘要,中文一般不超過300字。內容包括本文的目的、方法、結果(包括主要數據及統計學意義)、結論,并附相應英文摘要。
3、前言應充分說明研究工作的背景、意義、本文擬解決的問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引出重要文獻,全面評述相關研究工作,突出本工作的重要性和創新性,不要忽視國內同行的工作。
4、表格采用三線制;圖幅一般為40mm(高)×50mm(寬),方框坐標圖的橫縱坐標應間隔合理、標識清晰,標目通常采用物理量名稱或符號和相應單位表示。
5、非直接引文注釋,注釋前應加“參見”;非引用原始資料時,應先注明原始作品之相關信息,再以“轉引自”為引領詞注明轉引之文獻詳細信息。
6、獲基金資助的論文,應標識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及基金項目編號,應按有關部門規定的正式名稱填寫;獲多項基金資助的應依次列出。
7、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采用順序編碼制,請按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編號。所引文獻必須是作者直接閱讀參考過的、主要的、公開出版文獻。未公開發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請采用腳注方式標明,參考文獻不少于3條。
8、中文文題一般不宜超過20個漢字。英文文題應與中文文題含義一致,一般不宜超過10個實詞。文題應恰當、簡明地反映文章主題,盡量不用外文縮略語。
9、本刊實行匿名審稿制度。請作者另頁提供姓名、簡介(單位、職稱、主要研究方向)以及通信地址、郵編、電話號碼、電子郵箱。
10、投稿者若抄襲、模仿他人作品等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或者稿件內容侵犯他人名譽權、隱私權、人格權的,由投稿者承擔相應法律責任,自負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