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與行星物理論評·中英文雜志簡介
《地球與行星物理論評·中英文》自1970年創刊,國內刊號為10-1855/P,本刊積極探索、勇于創新,欄目設置及內容節奏經過編排與改進,受到越來越多的讀者喜愛。雜志是一本專注于地球與行星物理學研究的學術期刊,致力于深入探索太陽系及其他星球的形成歷史、行星大氣與表面特征的演變,以及行星系統的多樣性與共性。該雜志不僅關注地球自身的大氣、海洋、氣候變化等問題,還放眼于其他行星的環境條件與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全面、深入的學術交流平臺。
在太陽系及其他星球的形成歷史方面,它關注著各種天體的起源、演化和相互作用。從太陽的形成到行星的誕生,從衛星的捕獲到小行星帶的形成,這些過程都蘊含著豐富的物理規律和機制。通過對這些過程的深入研究,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太陽系的起源和演化,以及太陽系內各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和聯系。
在行星大氣與表面特征的演變方面,該雜志關注著行星大氣的組成、結構和演化,以及行星表面的地貌、巖石、土壤等特征。行星大氣和表面特征是行星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不僅受到行星內部活動的影響,還受到外部環境的制約。通過對行星大氣和表面特征的深入研究,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行星的環境條件,以及行星環境對生命存在的影響。
地球與行星物理論評·中英文收錄信息
地球與行星物理論評·中英文雜志榮譽
地球與行星物理論評·中英文歷史收錄
- 北大核心期刊(1992版)
- 哥白尼索引
- 開放獲取期刊指南
地球與行星物理論評·中英文雜志特色
1、來稿文責自負,且必須是未曾在任何出版物以及互聯網上發表過的原創作品,請勿一稿多投,并保證不存在任何抄襲等學術不端行為。
2、同一文獻兩次或兩次以上引用,第二次引用時,若緊接第一次引用注文,則徑注“同上注,第×頁”;若第二次與第一次引用之間有其他注釋,則在作者名之后,注明“前引注N,第×頁”。
3、文章題目應準確表達文章內容、簡短明確,一般不超過20個字,盡量不用副標題,縮略語和標點符號。
4、注釋格式與順序為著者(含整理者、點校者)、書名(章節數)、卷數(章節名)、版本(出版社與出版年月)及頁碼等。
5、作者的姓、名;出版年;篇名、刊名、刊物的卷號和期號、文章的起止頁碼;書名、出版地和出版者。
6、獲得基金或課題項目資助產出的文章應注明項目名稱,若有項目編號,則在圓括號內注明其項目編號。
7、正文內標題力求簡短、明確,一般不超過五級。層次序號可采用一、(一)、1.、(1)、1);不宜用①,以與注號區別。
8、若文稿中含有數學公式、表格、曲線圖及其它圖表,請用電腦制作相關內容,并務必保證其中的符號、數字、文字、圖線清晰、規范。文字橫向排列,并注明頁碼。
9、來稿如不符合本刊要求,將退作者修改后再投。請投稿者自留稿件底稿,本刊恕不退稿。除雙方另有約定之外,一般作者3個月未接到采用通知,可自行處理。
10、數字用法:執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凡公元紀年、年代、年、月、日、時刻、各種記數與計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數字;夏歷、清代及其以前紀年、星期幾、數字作為語素構成的定型詞、詞組、慣用語、縮略語、臨近兩數字并列連用的概略語等用漢字數字。